停課不停學 數十教育網站供線上課程度過防疫寒假

停課不停學 數十教育網站供線上課程度過防疫寒假 2020年2月5日 – 芋傳媒 (芋傳媒記者賴品瑀報導)雖然為了因應武漢肺炎,教育部延長了各級學校的寒假,但是在延長的寒假中,雖然不能到學校,教育部提醒網路上有許多既有的平台資源,可供親師生運用,讓「學習不中斷」,在家防疫也能有充實的寒假。教育部部長潘文忠更提醒,學生在家裡除了持續學習,還要記得多做運動、注意衛生,讓自己免於肺炎感染。 此外,潘文忠表示,教育部正在為無法赴中就讀的台生、來台就讀的中生設法處理問題,與各大專院校協調,近日就會提出更明確的方案。初步而言,台生可能以比照港生以「隨班就讀」等權宜措施來處理,因為不涉及學位,只要發給學分,因此國內大學大多表態有意願如此處理,但若涉及學位,則牽涉到雙方學歷採認的問題,恐怕會比較複雜。 而遭到下令暫緩來台的中生,則可以享有資格保留、延後註冊等協助,潘文忠表示,教育部瞭解許多中生很期盼還是能如期完成學業,也可以用視訊等其他教學方式,協助他們完成論文。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司長郭伯臣表示,在防疫期間,家長可以善用既有的線上學習平台,主動關心、引導並陪伴孩子,讓孩子的學習習慣不間斷、培養孩子的學習信心。藉此機會熟悉這些教育資源,不僅在防疫期間停課不停學,未來也能協助各級學子,甚至社會人士,都能更多元自主學習。 郭伯臣表示,為了偏遠地區、新興科技、多元學習等需求,教育部、各地方政府與民間其實都早有許多線上教育資源。各級學校的教師可以上教育部匯集各方資源的「教育雲」,挑選適合的教材,以替學生規劃在家自主學習、學生線上學習等課程。 台大電機系教授葉丙成介紹,包括「酷課雲」、「學習吧」、「PaCamO線上學習平台」也都有提供豐富的自學資源,例如PaCamO已經策劃出,到25日預定開學日之前,每天的學習任務。北市酷課雲也有師生互動,瞭解學生線上學習狀況的機制,對未來若疫情再昇溫、停課再繼續延長的狀況提出因應。 交大物理系教授李威儀則介紹大學、高中生可以運用的線上學習資源。李威儀回顧,交大從一開始只是將課堂實況錄影下來上網分享,到現在許多學校都提供線上課程,有互動、更有教授精心製作跨學科領域的各種課程,例如「磨課師」在教育部的補助下,提供了449門課程、622課次,不只大學生可以用來預習、複習,甚至社會人士、高中生也可以找到有興趣的課程。「台灣全民學習平台」上更有15課次是可以申請學分證明書向大專院校申請抵免的。 此外,還有人力銀行 1111 與線上慕課平台「學聯網」合作,提供人才就業輔導模式,供即將投入職場的新鮮人、有意加強自我的上班族,都可以上網參與課程來增強專業能力。 轉載自芋傳媒:https://taronews.tw/2020/02/05/602921/

消弭城鄉教育差距 交通大學啟動「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

消弭城鄉教育差距 交通大學啟動「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 2019年12月24日 交大偕20所高中 啟動「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  (聯合新聞網) 交大「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 線上課程分享23高中  (聯合新聞網) 交大線上雙師課程消弭城鄉差距 高中生上大學可抵學分 (聯合新聞網) 交大「ewant育網」平台 逾20所高中簽約選修  (自由時報) 消弭城鄉教育差距 交通大學啟動「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 (yahoo!新聞) 消弭城鄉教育差距 交通大學啟動「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 (台灣好新聞) 交通大學啟動「ewant育網」平台 大學資源匯入高中端 (中華新聞雲) 十二年國教新課綱上路,多元選修課程成為各高中重要課題,對於資源較為匱乏的非都會區高中更是不易推動。為消弭城鄉教育差距,國立交通大學以開放教育平台「ewant育網」為基礎,啟動「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利用線上共享的方式,將大學多元豐沛的學習資源匯入高中,目前已有逾廿個高中成為計畫試點合作夥伴。 108學年度新課綱實施後,高中生畢業總學分要達150學分,其中40學分為選修課,如何設計足夠且多元的選修課程成為各高中的重要課題。尤其是學生人數、老師及資源較為匱乏的非都會區高中,往往無法開設足夠的選修課程,直接影響大學升學機會,讓許多學生家長焦慮不安。 交通大學經營全國最大的開放教育平台「ewant育網」,累積來自各大學逾500門線上磨課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課程,希望利用網路無遠弗屆、方便分享的優勢及各大學傑出教授精心設計的課程,有效且直接地鏈結大學教學能量與全國高中師生。 「雙師攜手、數位樂學」計畫將由現有的500門磨課師課程中挑選10門適合高中選修的課程,配合高中需求調整內容後,將完整的課程資訊、教學影音、作業/測驗及線上教學活動提供給夥伴高中的教師及學生使用。提升學生學習資源的同時,更能快速培養高中老師的多元教學能力,減輕教學負擔。 交通大學也規劃由大學老師提供高中老師培訓課程,在「ewant育網」平台為高中夥伴教師開設專屬的線上課程專區,讓高中老師持續建構及充實自己的課程。開課期間,大學老師還可線上支援、解決高中老師的問題。交通大學也將逐步開發至少25門雙師攜手課程,預計在未來三年內達到18個高中課程類群都有線上課程。 執行計畫的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李威儀主任表示,採取雙師(大學老師及高中老師)線上攜手合作模式,期望達到縮小地域及城鄉差距的目標,讓都會區、非都會區的高中生都有相同的多元選修課程教材,相同的自我提升機會;藉由更彈性、多元的學習方式,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及養成終身學習的興趣,並為未來升學之學習履歷加分。 內容轉載自yahoo!新聞

自主學習關係申請入學 南二中與交大合作先做好準備

自主學習關係申請入學 南二中與交大合作先做好準備 2019年12月18日 – 聯合新聞網 108課綱強調自主學習,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在南部率先與台南二中合作,將透過雙師教育,為學生規畫線上自主學習課程,讓學生先修,奠基學習歷程,為上大學做好準備。除了有利於申請入學,同時也提升教師專業成長,創造多贏。 配合108課綱,大學聯招會已在上月29日公告111學年大學各校系採參高中學習歷程歷程檔案,讓要透過大學個人申請管道入學的學生有所依循。其中學習歷程分修課紀錄、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其中多元表現項目,高中自主學習計畫成果占87.2%,比例相當重,也是未來高中學習重要項目。 到底要如何自主學習,不但學生茫然,老師也頭痛。交通大學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建構「ewant育網」大規模開放式課程平台,為高中學生設計多元選修課程,提供自主學習並具備線上學習的經驗,內容包含18學群、40門課。 交大南部校友會長張財銘是南二中校友,為幫助學弟妹自主學習,引薦交大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與南二中合作,並成為夥伴學校。研究中心主任李威儀表示,兩校將在近期簽訂備忘錄,未來透過「高中磨課師課程」,協助培養南二中教師的多元教學能力,並開拓學生的視野。 南二中校長林晏旭表示,這項合作,將藉由交大的師資和所設計的多元選修課程,作為學生自主學習課程,也提升老師在教學上的成長。未來學生若對自主學習課程有興趣,也可利用寒暑假預修。交大也會為老師開課,提升專業,並且在課堂上開視訊,解答學生的問題。學生自主學習後,老師會評鑑,通過了就發給證書,累積為學習歷程,利於未來個人申請學校。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885/4234633

數位學習縮短差距 屏中交大結盟

數位學習縮短差距 屏中交大結盟 2019年6月28日 – 聯合新聞網 因應108年課綱上路,屏東高中與國立交通大學合作,透過「雙師攜手、數位樂學」以大學教授規畫的數位學習課程,擴充南台灣高中教學資源,昨天雙方簽約共組策略聯盟。未來學生不只能透過網路進行多元學習,寒暑假也能參加交大營隊,交大並協同培訓高中師資。 屏中與交大合作後,未來大學教學能量將直接與高中端結合,由大學端提供教材庫,協助教師規畫12至15周課程,初步先開放10門課,未來將有400門課程可供選擇。交大期望能透過數位學習,縮短教學城鄉差距,培育高中教師多元教學能力,擴充教學資源及提升學生自主學習。 交大電子物理系系主任李威儀表示,新課綱開始實施後,提出多元選修及自主彈性學習立意良好,但可能因教學資源多寡,反而拉大城鄉差距,透過數位學習可以讓都會和偏鄉資源更平衡。 目前屏東高中為南台灣唯一與交大合作學校,李威儀說,與其讓雄中、雄女、南一中等第一志願學校錦上添花,不如與屏中合作,若成功更能說服其他學校加入數位學習。 計畫主要涵蓋「多元選修課程」、「人才培育計畫」、「實驗室研修活動」三大面向。由交大提供數位課程與學習平台,讓屏中能開設多元選修課,大學端協同高中端進行教學與師資培訓,大學教授透過視訊課程指導學生。屏中資優班30名學生將參加交大人才培育計畫,每年寒暑假可到交大參與基礎科學實務操作與研習。 屏東高中校長陳國祥表示,畢業校友在交大受到很好的照顧,現在又有專業教學資源投入屏中,老師、學生都受益,還以交大校友捐款來支應數位學習、營隊等開銷,減輕學生負擔,屏中學生很幸福。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885/3898888

故宮交大聯手推線上通識學分課程 200名額秒殺

故宮交大聯手推線上通識學分課程 200名額秒殺 2019年3月14日 走近故宮國寶 交大200名額秒殺  (聯合新聞網) 交大、故宮這堂線上課 200個名額秒殺  (聯合新聞網) 交大、故宮聯手開通識課 200個名額秒殺  (中天快點TV) 交大、故宮聯手開通識課 200個名額秒殺 (中時新聞網) 交大故宮聯手開學分課教古物修復 200個名額1天秒殺 (ETtoday新聞雲) 故宮交大攜手推線上通識學分課 200名額秒殺 (芋傳媒) 交大、故宮合開線上課 瞬間額滿 (國語日報) 故宮交大攜手推線上通識學分課 200名額秒殺 (中央通訊社) 國寶修復師坐鎮 交大、故宮超夯課程上線 名額瞬間秒殺 (今日新聞) 「走近故宮國寶」 線上課程獲熱捧 (文匯報) 台灣交大與台北故宮聯手推通識課 200名額被“秒殺” (香港新聞網) 國寶修復師坐鎮 交大、故宮超夯課程上線 名額瞬間秒殺 (新頭殼) 國立交通大學與國立故宮博物院聯合於今年3月盛大推出「走近故宮國寶」磨課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 MOOCs)線上學習課程,由故宮專業的研究員親自設計教案並參與課程錄製,免費在交大經營的育網平台上開放給社會大眾,讓大家能透過這種新型態的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走近國寶,聽聽精彩的書畫、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及文物修復的故事。 「走近故宮國寶」課程除了免費提供給社會大眾學習之外,也首次嘗試提供給少數大學作為通識教育學分課程,大受學生歡迎。例如國立交通大學今年將「走近故宮國寶」線上課程納入107學年度第二學期的正式通識教育學分課程,在課程開放選修的當天,200名選課名額立即被秒殺,許多未能選到課程的同學還在開學後第一次面授的課堂上排隊申請加簽,最終只有大四的同學因為即將畢業,沒有機會再選修這門課,才被允許加簽。除了交大以外,慈濟大學、海洋大學、高雄醫學大學及國立臺灣體育運動大學也採用了這門課程做為正式的通識教育學分課程,一樣廣受學生的歡迎。 另外,這門「走近故宮國寶」課程也在今年參加了由國立交通大學所推動的「攜手中學數位學習」實驗計畫,其中永慶高中、嘉義高中、宏仁女中、輔仁中學及文山高中等五所參與此一實驗計畫的高中,便採用了這門課程作為多元選修課程,讓高中的多元選修課變得更為豐富及精彩。預計在這個學期結束時,全台會有約750位大學生及高中學生經由這門「走進故宮國寶」課程加深對故宮的認識及得到學分。108學年度,故宮計畫將這門課程全面推廣到更多的大學及高中作為通識教育或多元選修的學分課程,屆時預計採用的學校數及選修的學生人數將會倍數成長,達到數千人,這將是故宮近年嘗試積極深入年輕族群以來所做最為成功的創舉。

學者建議政府補助磨課師平台、修法採認學分

學者建議政府補助磨課師平台、修法採認學分 2019年2月16日 – 聯合新聞網 學者期盼教育部對於台灣的開放教育,給予更多政策性支持補助磨課師的「平台」,不是只有補助課程;另建議修改教育法規,讓所有大學可以承認「大專院校MOOC合格課程」所制訂的學分及收費標準,也不該只是一味追逐新的數位流行,卻逐漸不再注意磨課師的持續經營。 台大於107學年度開放MOOCs課程認列畢業學分,每位學生最多可計入3學分的MOOCs課程。交大教務長盧鴻興說,交大有採認一些磨課師課程學分,採認課程必須通過相關領域的委員會審核通過。例如這學期和故宮合作的「走近故宮國寶」磨課師課程,可以擴大學生的素養。 台師大教務長陳昭珍說,除非是校內老師開設的磨課師學期課程,不然目前沒有採認別校的磨課師課程。她提到,台師大對於課程品質蠻要求的,有些學生上磨課師,有上沒上也無所謂,且課程時間也比實體課程短。校內唯一有認證學分的校外課程,是跟大陸的華中師大合作的磨課師課程。 台灣開放課程暨教育聯盟理事長李大偉說,為了讓台灣優質的MOOC課程能夠向學習者的學校建立合理的收費機制。建議教育部可以制訂「MOOC課程」審查機制。將MOOC課程區分「大專院校MOOC合格課程」、「中小學MOOC合格課程」及「終身學習課程」。 同時,李大偉建議修改教育法規,讓所有大學及中小學可以承認「MOOC合格課程」所制訂的學分及收費標準。如此一來,利用台灣內需市場的機制來幫忙提升經營MOOC平台或經營MOOC課程團隊的經濟收入,達到自給自足。 「MOOC開放課程可以是全國人民非常棒的終身教育資源,也可以是進入國際教育市場的重要利器。」李大偉進一步說,教育部應該籌畫引進國際MOOC平台Coursera或EdX讓台灣優質的MOOC課程能在國際的MOOC課程發光發亮,吸引更多國際學生來台灣上大學或上研究所。 「台灣各級教育實質上還是呈現數位落後」,宜蘭大學教授陳復表示,教育部常喜歡追逐新的數位流行,像是現在都把大量經費投注到AR或VR的課程開發,卻逐漸不再注意磨課師的持續經營。他說,殊不知真正成形的網路開放教育就是磨課師,AR或VR都還不太能進入課程常態實務運作,磨課師卻是台灣真正能發揮教育軟實力到華人社會或國際社會的管道。 「磨課師好好發展,是可以變成承認學分甚至授予學位的」,陳復表示,是否承認學分,現在各校自己決定,教育部沒有政策性鼓勵發展,至今各大學承認磨課師授予學分的都還是不多,也沒有跨校連結與合作,承認彼此的磨課師,只有幾個平台勉強在撐著局面,非常可惜。 「如果台灣沒有自己的磨課師平台,台灣的精采磨課師課程可能被迫放置在大陸的磨課師平台上。」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李威儀說,目前國內約有四個主要的開放教育平台,但政府過去只有補助課程,卻沒有補助「平台」。他說,跟美國不同的是,台灣的市場太小,光要靠市場機制養活台灣的平台,幾乎不可能,希望政府給予政策性支持,才能讓平台「活下去」。 李威儀說,台灣超過150所大學中,應有一半的大學可以製作具有特色的精采磨課師,政府應該為這些學校提供展示及推廣課程的平台。他分析,目前全球註冊使用人數最多的磨課師平台除了Coursera及edX外,就是大陸的「中國大學MOOC」平台及「學堂在線」平台,這兩個平台的註冊使用人數都接近千萬人。 「平台才是開放教育發展過程中的最重要的骨幹」,李威儀說,沒有平台,課程無法放上去,難道要一直擺在其他平台嗎?台大一直把課程放在Coursera上,只是造就Coursera,但沒有造就台灣什麼,台灣高教本身也沒有受益。 李威儀說,開放教育只是線上學習其中的一塊,開放教育要能穩定長久地活下去,一定要有好的線上學習的生態環境。他希望,開放教育能夠變成學校的學分課程,包括高中和大學等,逐步落實學歷教育,這就必須要有教育部的政策。 他舉例,教育部可以專案計畫補助線上通識教育課程。或是在高教深耕計畫中,鼓勵各校設定具體指標,例如要求各校開設線上課程開課比率或是修習線上學習學生的比率逐步提高,例如五年後10%的學生有上過線上學習。 教育部資訊及科技教育司副司長劉文惠表示,教育部108年推動「大學深化數位學習與創新應用計畫」,總經費3700萬,其中的2800萬用來補助大學發展磨課師系列課程。但她說,大學是否採認磨課師課程學分,是學校的自主權責。 教育部表示,「磨課師系列課程推動計畫」106至107年度共補助15校,發展20個系列課程,共78門課,選修人數超過5萬人次。其中有8個系列課程的目標對象是新南向國家,15個東南亞和南亞國家,約1萬3千個選修人數。空大更在泰國的大學推動,建立合作聯盟。 劉文惠表示,數位學習是一個趨勢,希望大學可以深化數位學習,但因為整體經費不是那麼多,因此今年還是用徵件的方式,讓有意願的大學投件。但有別於以往,這次不單單只是看課程,而是看學校的制度、行政、資源投入等等如何搭配、深化推動,「從比較高的學校角度去看。」 學者建議修法讓所有大學承認「MOOC課程」學分,對此,劉文惠說,不管是依照大學法或專科學校法,大學的學分採認是學校的自主權責,由學校自己認定。但目前校內學分採認蠻普遍,有的是採認微學分,或是1至3學分,跨校、跨國學分採認也都有。 另有學者呼籲政府應補助開放教育「平台」,劉文惠回應,磨課師課程要上哪一個平台,是由課程老師自己決定,平台再去自行推廣。「如果是要靠政府補助才能經營的平台,這個平台恐怕也無法持久」,因為政府的補助仍有一定的時間,計畫結束了,就不可能繼續支持。她認為,平台如果要夠強壯,就得靠自己發展,就可以自己去打國際盃。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6885/3647486

兩岸搶開「開放教育」 台灣修課人數5年暴增破20萬

兩岸搶開「開放教育」 台灣修課人數5年暴增破20萬 2019年2月16日 – 聯合新聞網 開放教育課程近年如雨後春筍,以ewant和TaiwanLIFE兩個平台為例,近5年磨課師(MOOC)課程的開課數共為977門,修課總人次破21萬人次,從2013年的4千多人,暴增至2018年的5萬7千多人,大陸近兩年也開始重視,風起雲湧做開放教育。學者憂心,在台灣經營MOOC課程的團隊都是賠錢在做,「政府若繼續忽視,就等著被對岸吞噬。」 自2012年MOOC在美國爆紅以來,利用網路學習已成為歐美先進國家終身學習的主流管道。在台灣,交通大學經營的「ewant育網開放教育平台」和空中大學經營的「TaiwanLIFE台灣全民學習平台」已成為台灣最重要的線上終身學習資源。三年多來,兩個平台合作簽約的大學超過90所,除了台灣的台大、交大等頂大,還包括北京清華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 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課程規劃師李彩愉分析,目前平台中較受歡迎的領域,以時事議題、諮商心理、應用(例如藝術設計和語言文學)類別為大多數。受歡迎的原因除了教師知名度之外,也跟內容題材能夠引起興趣、可確實幫助到實務操作有很大的關係。 自從教育部自2014年開始推動磨課師計畫以來,台灣平均每年推出約100門磨課師課程。高等教育開放資源研究中心主任李威儀表示,2014年政府開始補助磨課師計畫,鼓勵各校做磨課師,百花齊放,「台灣的磨課師課程密度,在全世界是前幾名的」。 李威儀說,從2014到2018年,政府約補助250多門課程,一門課平均補助70萬以上。「做磨課師需要較高的成本投入」,李威儀說,因為要特別錄影,都是整個「團隊」在做,投入經費高,一小時影音成本約7萬至10萬。通常在沒有政府或學校特別支援下,很少有老師願意自己做磨課師。大學推廣開放教育,一直都是自動自發,過去靠的是熱忱,但熱忱不能把這件事支撐太久。 李威儀以台灣平均修課人次最多的「eWant」平台為例,2014年磨課師每門課平均修課人次約超過400人,熱度不輸美國的平台。但漸趨下滑,目前一門課程平均約350修課人次。 他進一步分析,從2014年一開始,平台有1/3用戶來自大陸,四年來,來自大陸的人數比例一直降低,「大陸對我們開放課程的興趣在快速冷卻」,主因是大陸兩年前訂出「2020年前,要產生一萬門精品課程的目標」,去年起,大陸全國大學風起雲湧做開放教育,冒出大量課程。 「開放教育對台灣整體教育環境的貢獻極大,但政府投入及重視程度卻十分不足。」李威儀說,大陸最近一、二年在此領域有許多大動作,台灣已開始落後,我們的政府若繼續忽視,就等著台灣在開放教育及線上學習領域被對岸所吞噬,我們的學子或人民將來可能會被迫到對岸的網站上去學習。 台灣開放課程暨教育聯盟理事長李大偉表示,MOOC課程的優勢包括,完整的線上學習課程,包括:線上討論、作業、小考、同儕互評、段考或期末報告。課程內容講求吸睛,將原來實體課程的內容重新規畫,包括精簡及模組化。不需學校學籍,可免費註冊使用課程;許多傳統課程師生比都很小,但MOOC設計給廣大群眾使用,沒有課程人數限制。 至於MOOC的劣勢,李大偉說,「完課率」太低,一般上課的人數只有5%的學生會完成課程。 李大偉說,台灣的MOOC平台(eWant、OpenEdu、ShareCourse、TaiwanLife)中,學習的人口總數皆無法達到國際平台(Coursera、EdX )MOOC課程的經濟規模。他說,在台灣經營MOOC平台或經營MOOC課程的團隊都是賠錢經營,教育部如果希望全民能繼續享受優質精緻的MOOC課程,教育部需要先替這些團隊創造能產生經濟效益的內需市場,同時引進國際MOOC平台讓台灣優質MOOC課程能讓國際學習者瞭解台灣,並吸引國際學生來台灣上課,也希望政府能給予更多補助,不然學校就得必須自己籌款。 轉載自聯合新聞網:https://udn.com/news/story/7270/3647464

開放教育平台夯 名校聯手推磨課師線上教學

開放教育平台夯 名校聯手推磨課師線上教學 2018年9月18日 – ETtoday新聞雲 記者陳凱力/新竹報導 開放教育是美國麻省理工起源,由教師錄製上課內容,上傳到教育平台,提供全美國人免費自由學習。2006年交通大學引進台灣,交大因此成國內開放教育領域翹楚,吸引有意向學的老師、學生及社會大眾可以自由學習,有些學分甚至可獲交大、台大等校認證,深受歡迎。2018年9月21日將邀請全球開放教育聯盟教授James Glapa-Grossklag於「2018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研討會」,分享開放教育的發展及執行。 交大開放教育推動中心主任李大偉說,「教學就是扶他們一把!」,而這個平台就是可以提供學有專精的學者專家可以在這平台扶大家一把。開放教育平台,除了鼓勵自主學習,更重要是擔負起頂尖大學弭平「數位落差」的社會責任。像有些高中生通過課程認證後,將來若讀交大或其他學校,也可以免修該科學分,省下許多時間。 因此這次交大、台大及臺灣開放式課程暨教育聯盟共同舉辦研討會,邀請全球開放教育聯盟前理事長 James Glapa-Grossklag 教授來臺分享美國麻省理工、哈佛及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名校,解構各大學如何規劃與經營開放教育,並提供執行經驗供臺灣參考。 以「可汗學院」聞名華人教育圈的方新舟董事長,除了是一位成功企業家,也是「誠致教育基金會」的創辦人、在9月21當天,方新舟也會和大家分享自己建立均一教育平台的心得、投入教育改革後自身從營利組織轉換到非營利組織的經驗。 「開放文化基金會」法制顧問林誠夏長期從事公眾授權模式的研究,並協助各界參與者釐清 Open Source、Open Data以及 CC 授權等公眾授權應用問題,一直為政府部門所倚重。本次研討會,將邀請林顧問說明CC授權與CLA貢獻模式,可協助釐清兩者授權間之差異,並讓大家更加瞭解如何利用合適授權模式推動開放教育。 在開放教育的授課部分,研討會以「人人都是金牌得主-開放教育課程設計」主題,邀請最夯的磨課師高雄餐旅大學林致信老師、宜蘭大學陳復老師,以跳脫傳統的授課經驗,帶領大家更容易進入開放教育課程設計的領域,也是不容錯過。 而第一屆全國開放教育優良課程教師,清華大學朱曉海、高雄餐旅大學屠國城、慈濟大學賴尚志、臺灣海洋大學周祥順、淡江大學張志勇、臺北藝術大學盧文雅等名師經驗分享,以不同角度跟大家分享課程及心路歷程,精彩可期,歡迎各界人士踴躍參與。報名網址:http://ocw.nctu.edu.tw/或www.tocwc.org.tw 註:磨課師(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簡稱MOOC或MOOCs),又稱大規模開放式線上課程,是一種透過網路所開設的大規模互動參與和開放式之課程,提供有興趣修習課程者註冊選讀。磨課師與一般教學不同在於,教師需設計並錄製小單元分段課程,每週課程也由教師自行規劃作業內容,學生可自行決定學習進度、進行線上學習與評量、並給予即時線上回饋。 轉載自ETtoday新聞雲:https://www.ettoday.net/news/20180918/1261409.htm

國立交通大學辦理「2018 台灣線上學習高峰會」 Coursera名師Barbara Oakley登台傳授秘

國立交通大學辦理「2018 台灣線上學習高峰會」 Coursera名師Barbara Oakley登台傳授秘 2018年6月14日 國立交通大學、台灣開放式課程聯盟與資策會於2018年5月15日共同舉辦「2018台灣線上學習高峰會」,此次會議有超過150位對線上學習有興趣的工作者到場參加。會中邀請到被美國Coursera平台評選為最受歡迎課程的授課老師Barbara Oakley教授與大家分享如何設計成功的線上學習課程,Oakley教授來自美國奧克蘭大學 ,她在Coursera平台上所開設的「Learning how to learn」課程已吸引全球超過240萬人選修。 此外,會中也邀請到香港中文大學李浩文教授、教育部資科司林燕珍高級管理師、國立台灣大學副教務長康仕仲教授、國立政治大學陳志銘教授和資策會數位教育研究所蔡義昌所長於會議中分享高等教育數位學習的現況與展望、跨國合作的線上學習經驗以及不同於教育學術界的線上學習觀點。 國立交通大學ewant育網平台為感謝夥伴學校對開放教育的付出,針對2017年於育網所開的課程,依課程熱門程度、課程黏著度、課程互動程度與課程經營四個面項進行評分,從選出年度最佳課程並在會中頒獎。2017年春季班最佳課程由淡江大學曾秋桂、內田康、王嘉臨、落合由治四位老師所合作的「非常村上春樹」課程獲得,夏季班最佳課程由嘉義大學王思齊老師的「不只是簡報」課程獲得獲得,秋季班最佳課程由國立交通大學陳鏗任老師與Barbara Oakley老師合作的「學會學:學習之道」課程獲得,冬季班最佳課程則頒給由國立台北科技大學王麗蘭老師的「印尼文化語言」課程。除此之外,育網也頒發四海承風獎給國立雲林科技大學,因為其提供的課程於2017年吸引了海內外17,934位學員修習,為各校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