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論文與書藉:

Tseng, L. P., Hou, T. H., Huang, L. P., & Ou, Y. K. (2021). Effectiveness of applying clinical simulation scenarios and integrat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 medical-surgical nursing and critical nursing courses. BMC Nursing, 20:229. https://doi.org/10.1186/s12912-021-00744-7

Chen, K. Z., & Yeh, H. H. (2021). Acting in secret: Interaction, knowledge construction and sequential discussion patterns of partial role-assignment in a MOOC. Australas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37(6), 41-60. https://doi.org/10.14742/ajet.6979  

Chen, K. Z., Oakley, B. (2020). Redeveloping a global MOOC to be more locally relevant: Design-bas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n Higher Education, 17:9. https://doi.org/10.1186/s41239-020-0178-6 

Zhang, H. & Zhang, L. (2022). Research and Prospects of Large-scale Online Education Pattern. In S. Wang (Ed.), Current Trends in Computer Science and Mechanical Automation Vol.1: Selected Papers from CSMA2016 (pp. 21-32). Warsaw, Poland: De Gruyter Open Poland. https://doi.org/10.1515/9783110584974-005

胡詠翔(2019)。大規模開放線上課程學習分析促進科技學科教學知識之研究。教學實踐與創新,2(1),77-114。https://doi.org/10.3966/261654492019030201004

侯雅雯(2017)。MOOCs對高等教育教學之挑戰與問題。課程研究 ,12 (1),頁 69-88

林玟萱(2022)。淺談 MOOCs 課程的歷史脈絡與高等教育課程之發展。臺灣教育評論月刊,11(1),頁 103-107 。

張安潔、林政逸(2022)。我國線上學習平台使用現況之研究-以高等教育MOOCs為例。嘉大教育研究學刊,(48),67-98。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DocID=10290192-202206-202211030010-202211030010-67-98

陳東園(2017)。開放教學平台建置關鍵績效指標 (KPI)的初探。空大人文學報,26,21-50 

朱勇達、林雲雀(2018)。磨課師課程的實驗設計探討–以磨課師課程「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理」。載於劉安之(主編)、黃朝曦,磨課師的創新與應用論文專集書(頁127-149)。國立宜蘭大學出版。

林惠茹、黃玉雯(2018)。MOOCs課程設計:「現代柯南–跟著瑪斯一起探索檢驗世界」課程為例。載於劉安之(主編)、黃朝曦,磨課師的創新與應用論文專集書(頁150-178)。國立宜蘭大學出版。

譚經緯(2018)。磨課師通識學分課程學習成效初探–經濟學課程為例。載於劉安之(主編)、黃朝曦,磨課師的創新與應用論文專集書(頁235-263)。國立宜蘭大學出版。

黃朝曦、楊玉明、陳姿伶、廖偉翔(2018)。磨課師課程之學習者在學習動機、學習滿意與自我效分析之分析探討。載於劉安之(主編)、黃朝曦,磨課師的創新與應用論文專集書(頁289-317)。國立宜蘭大學出版。

國內碩博士論文:

何東陽(2019)。以資料視覺化分析MOOCs課程執行之學科差異。﹝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3psxzz。

杜氏金英(2018)。大規模開放課程設計模型探討以“進擊!Big Data分析實務”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5k9z8z。

洪如萱(2018)。情感教育課程之學習成效探討-以MOOCs數位學習模式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ux5tv6。

林子欽(2016)。大規模網路開放課程(MOOCs)的商業模式分析。﹝碩士論文。國立清華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d2xmx8。

張鈞傑(2016)。設計與實作一磨課師微課程學習資源交換與整合之框架。﹝碩士論文。國立成功大學﹞臺灣博碩士論文知識加值系統。 https://hdl.handle.net/11296/z4349c。

廖偉翔(2017)。以資料視覺化傳達課程目的應用於磨課師課程,探討學習動機、學習滿意度與自我效能分析-以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理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www.airitilibrary.com/Publication/alDetailedMesh1?DocID=U0046-2408201713375100

鄭偉鍾(2020)。探討磨課師修課模式-以「生活中無所不在的物理」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宜蘭大學〕。華藝線上圖書館。https://doi.org/10.6820/niu202000081

曾雅婕(2021)。秀異磨課師學習者之學習行為序列與個案分析〔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徐嘉徽(2018)。運用TOC 動態緩衝管理改善封測製造廠存貨績效之實證研究〔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鄭慕昀(2016)。環動式課程串連平台的設計〔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邱資媛(2015)。組合式MOOC平臺及編輯器之設計 : 以孫子兵法課程為例〔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陸賢豐(2020)。BERT自然語言處理模型實現文本自動化內容分析:以MOOCs 討論區文章進行方法驗證〔碩士論文,國立陽明交通大學〕。

洪宜寧(2023)。以學習分析探索新聞媒體形塑社會氛圍與MOOCs學習意願及意圖的關係。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臺灣新竹。

國內會議:

楊子奇、洪宜寧(2023,6月)。透過探索性資料分析發掘社會氛圍變化與 MOOCs 使用狀況的關聯。會議論文發表於「醫療人文跨領域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2023年6月2-3日,國立金門大學。

黃炯中、陳鏗任(2022,5月)。以機器學習方式實踐MOOCs基於成績預測的學員分類及學習內容建議系統。論文發表於第二十六屆全球華人計算機教育應用大會(GCCCE 2022),2022年5月28-6月1日,台灣新竹。 (獲最佳技術設計論文獎)

陸賢豐、陳鏗任、李倞(2021,12月)。BERT深度學習演算法輔助線上課程之討論區文本分類。口頭論文發表於2021台灣教育傳播暨科技學會年會國際學術研討會,12月3~4日,台北市,國立台北護理健康大學。

黎少奇、陳鏗任(2020,3月)。在磨課師中的學習者行為類型:以學會學:學習之道為例。論文發表於第十五屆台灣數位學習發展研討會(TWELF 2020),2020年3月20-21日,台灣新竹。

國際會議:

Luk, Y. F.., Shih, K. P.., & Chen, K. Z.. (2022, September 06-08). Digital natives, but digital learning foreigners: Typologies of traditional secondary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online during COVID Lockdown [Paper presentation].BERA Conference 2020, University of Liverpool, Liverpool, United Kingdom

Huang, J. Z. & Chen, K. Z. (2022, June). Implementing Learner Classification on“The Tao of Learning” by Machine Learning. Paper presented at the CAIIAS 202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rdisciplinary Innovation.

S. J. H. Yang, J. C. H. Huang, A. Y. Q. Huang and I. Y. L. Chen, “MOOCs for K-12 and Higher Education in Taiwan,” 2016 5th IIAI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Advanced Applied Informatics (IIAI-AAI), Kumamoto, Japan, 2016, pp. 361-365, DOI: 10.1109/IIAI-AAI.2016.42